首頁 > 新聞資訊 > 企業新聞 > 青島財經日報:“創意+科技”造就“另類”高新企業
2014-10-27,00:00:00 2576 BACK
這一個不一樣的高新企業,在“縫隙行業”中創造出“創意+科技”相融合的新興模式,通過4000萬元簽約海法,“轉身”成為一個城市的美化者。青島新城市創意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不到五年,但它不甘心只做一個配套企業,探尋出一條全新的供應鏈模式。
高新企業的成長“神話”
見到董事長王東勝時,他正與研發團隊在討論一項“街道家具”的設計稿。王東勝表示:“我們的基地也是在不久前剛搬進高新區,其實原來計劃搬過來的進度并沒有這么快,但由于公司2013年承接的訂單已經過億元,原來的廠房又遠遠滿足不了生產需求,才決定加快將生產研發基地遷進高新區。”
作為2008年成立的企業,每年的銷售額都翻番,從最初的100萬元,到500萬元,1000萬元,2000萬元,企業每年都創造著高成長的態勢。而2013年,公司的訂單超過1億元,企業在不斷創造著成長的“神話”。“我們過去的生產車間是在一個大倉庫里,我們搭建了一個大"吊鋪",下面用于生產,上面用于辦公,正是在這個艱苦的環境中,我們創造了一項又一項的奇跡。”王東勝這樣說道,“現在環境好了,我們投資5000多萬元建設的研發與生產基地占地30畝,建筑面積2.6萬平方米,其中,1.8萬平方米為生產廠房,8000平方米為研創大樓與展示中心。”
公司走的是一條“創意+科技”的城市美化發展之路,而這種模式最初只是王東勝的一個想法,這種模式在市場還是個空白。在五年的時間里,王東勝帶領著團隊通過不斷探索,不僅逐步實現了自己的想法,還抓住了市場機遇,形成并完善了企業一整條城市美化產業鏈框架。
從創意中走出來的高新企業
現場,記者看到企業并沒有太多生產場面,很多人員都在辦公室里。王東勝表示,我們這里的員工70%是設計人員,工人只占30%。因為公司走的是一條“創意+科技”的發展路線,在城市美化的道路上,各設計環節才是企業取勝的重要“砝碼”。
據了解,在公司的設計環節中,包含空間、概念、產品、結構、工藝等多個設計環節,這些環節被稱為企業的創意,正是這些創意讓企業掌握了市場。
2008年,王東勝創立企業之初,核心就是自動化技術,這也是當時公司最初主要發展思路,在自動化的基礎上,王東勝逐漸感覺,這個行業應該向外拓展得更廣。于是,在自動化行業的發展基礎上,王東勝將這種技術應用到了戶外的各種燈箱上,將自動化與戶外傳媒又結合成為了一項新的創新。
接下來,王東勝又開始思考,戶外燈箱需要支架、底座等諸多配套設施,而這些設施需要藝術化處理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,甚至是一個垃圾桶都要做成一件藝術品,于是,“街道家具”一詞誕生了。公交車站、指示牌、座椅、垃圾桶、路燈……只要是在大街上的設施統稱為街道家具。
王東勝是個很愛思考的企業家,他認為,城市美化的首要核心在“美”上,設計出漂亮的產品才是能夠贏得市場的關鍵,接下來,企業開始加大在設計方面的投入。現在的公司已經形成了創意、研發、科技、生產、物流、供應鏈等一整套產業鏈發展的模式。
“轉身”城市美化者
公司在成立的幾年里,不僅在國內市場取得了驕人的成績,還不斷開拓國際市場,在歐洲、亞洲、北美……很多國家的城市街道上都能看到公司的產品。
2012年,公司簽約以色列城市海法的城市美化改造項目,這也使得該公司從產品的設計者“轉身”成為城市的美化者。據了解,該項目簽約額為4000萬元,這也是迄今為止公司簽約最大的一筆國際訂單。“以色列這個國家對外包項目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,甚至說苛刻,能夠得到他們的認可,對我們公司的產品本身就是一種榮譽。”王東勝這樣說道。而這一改造項目包括公交車站、戶外媒體、街道指示牌等街道家具產品。
據了解,這個項目的簽約緣于一家以色列的項目商與公司的接觸中,發現這個企業的產品獨特,而且產業鏈完善,能夠擔當起這一項目的整體運營,而公司在過去一直打造完備的產業鏈在這時的優勢突顯出來。
王東勝表示,“海法項目將是我們在城市美化模塊化發展中的重要節點。這個城市雖然只有幾十萬人,但卻能夠帶來4000萬元的訂單。未來,我們將把海法的項目模式復制到國際其他城市,這將會為企業帶來更大的機遇。”
產業鏈發展的“陣痛”
今年,公司要申報的發明與設計專利就超過500項,僅專利費就是個龐大的數字,但企業已經積累了不少,到了不得不要申報的時候。“我們的目標不是要做單純的工廠,也不是研發基地,而是要把供應鏈完善起來,強化整個產業鏈的發展。”王東勝這樣說道。在他心里,公司不能做配套企業,不能做OEM企業,公司一定要走產業鏈發展的模式,只有這樣,企業的生存才有意義。
不過,產業鏈的發展模式在讓王東勝嘗到“甜頭”的同時,隨之而來的還有痛苦與壓力。
在生產車間里,王東勝指著一臺激光切割機表示,這是公司四年前購買的,當時的價格就達到300萬元,這對一個剛成立的企業來說壓力可想而知,但企業要靠品質取勝,就必須要用最好的設備來生產。
其實不僅是生產,在設計、研發等各產業鏈條的發展中,對企業的資金壓力是巨大的。企業從成立到現在共投入了7000多萬元用于生產、研發與建設等。不僅是資金壓力,精神上也是如此。目前的王東勝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,但在王東勝看來,這種壓力與痛苦是自己必須要承受的,而且是在產業鏈發展過程中在所難免的,但是他相信未來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的。
PREV: 青島萬科萬科城中標通知
NEXT : 奧運會上的中國代工企業轉型路:自主品牌意識覺醒